微距摄影 (Macro Photography) 是区别于常规摄影的一种特殊的摄影方法,微距摄影是以超近距离拍摄有关物体和主体,并可以得到比原实物大的影像以 1:1 的放大倍率,甚至更高。题材多以昆虫、植物及花卉等生态摄影题材,为一些细少至 10mm 至 30mm 的小生命带来极具细致的影像,透过摄影者的创意,从而为得到更具艺术和学术价值的影像。此外,也有很多专业摄影师运用微距摄影于广告商品拍摄,满足不同广告客户的需要!为了得到以 1:1 放大比率或以上的原实物影像,需要配备一台像素高的单镜反光机,并装配一枝设有 1:1放大比率的微距镜头,市面上有不同焦段的微距镜头,由 60mm、90mm、100mm 至 200mm,科技的日新月异,一些较的微距镜头已配备简称 “VR”、”IS”、”OS”等的防震镜头,为者放手持拍摄时也带来清晰的微距影像,即使使用没有防震的镜头,也可配备 “单脚架” 或 ”三脚架”以稳定器材拍摄。需要时,也要为主体利用「闪光灯」补光。
摄影是将光具体重现的艺术,但生活四周有太多光线微弱或是恶劣的环境,想要拍出好作品,不妨利用 闪光灯 来达成心目中的影像画面。 现时单反具备内建机顶闪灯与机顶热靴座,透过直打闪灯或遥控触发,自由自在地玩弄光源,创造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在昏暗与逆光环境中,快门速度往往过于缓慢,虽然有镜头防手震功能加持,但还是容易因为超过补正限度,或是被摄者本身晃动造成影像模糊。这时候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可利用单反内建机顶闪灯进行补光拍摄。在单反的拍摄模式中,属于全自动或场景模式下的拍摄,内置闪灯会在需要时自动弹起补光,而 P、TV、AV、M 等创意模式下,则需要按下闪灯右侧的开关键手动开启闪灯。当闪灯开启时,在 P 模式下,单反会预设快门为 1 / 60 秒,如果现场光线不足,容易出现背景黑而主体过白的问题。比较好的方式是透过 AV 或 M 模式,让测光水平落在 -1EV 左右,闪灯便会自动依据设定的光圈与感光度,运算出适当的补光出力,此时,若快门速度过慢(低于 1 / 2 秒),可以适度拉高感光度,来提升快门速度。虽然现在有许多人不喜欢闪灯拍摄出来效果,只透过高感光度设定来达到凝结动作的目的,但事实上却是不全然理解闪灯的误解。例如在黄色灯光的室内拍摄时,闪灯能平衡色温;自由改变光源位置,让影像能有更多创作的变化等。微光环境闪灯运用时机,在餐厅室内等暗处进行补光,能增加被摄者脸部光彩。用闪光灯作为拍摄主体光源,能矫正灯泡的昏黄色温。提升快门或瞬间凝结被摄者动作,减少晃动模糊问题。明亮环境闪灯运用时机,维持背景亮度不变的状态下,增加肌肤明亮度。利用离机技巧制造光影效果,能增加影像的立体度。逆光环境时,能把位于暗处的主体补光变亮。
正确曝光对于拍摄出色的自然高端活动拍摄图片非常关键。正确曝光应该避免高光的过曝,暗区只有极少的噪点,像素捕获足够的光线以保证色彩的准确还原。照相机的测光功能、镜头的光圈和快门共同决定了最终曝光。然而,很多时候,相机需要帮助才能获得最好的曝光,所以你要学习这些方法。幸运的是,数码相机的曝光控制要比反转片的曝光控制容易很多。数码相机能让你立刻看到图片,这样你可以通过高光警告和直方图来判断曝光正确与否。你不必为曝光是否“出格”而考虑再三,因为高光警告和直方图已经为你显示。尽管使用数码相机的曝光很容易控制,但是掌握曝光的基本准则依然对你有帮助。有必要懂得光圈值、快门速度以及它们是如何协作工作的。知道不同测光模式的优缺点也很重要。你必须学会为什么有些物体需要进行曝光补偿以及如何操作。数码曝光要求你在大部分高光处保留细节(金属的反光没有细节是例外)而在暗区也要保留细节。明暗之间的动态范围可以被数码传感器完全记录。大概有6 档光圈。数码曝光可以通过高光警告和直方图即时显示,所以拍静物时就很容易调整曝光,直到拍摄到你认为准确活动拍摄的图片。你甚至可以使用一系列不同的曝光值,特别在不容易拍摄的情境下,然后再删除那些无价值的图片。JPEG 和RAW 格式的数码图片都可以通过后期软件改善曝光使之优化,但并不完美。
要拍出有深度的相片,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构图、曝光等技巧外,我们也可以尝试透过相片来刺激读者的感官,让读者彷如亲临其境,切实感受到你拍照时的环境和想法,这样相片才可以有故事和生命力!(一) 看:留意光和影,摄影便是捕捉光和影,要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当时的气氛,透过强烈的光影对比,可以突出主体,或是利用大逆光拍摄剪影,黑白相片更可以去除颜色,加强相片的光影效果,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官!(二) 听:拍出热闹和宁静,相片是静态的,那么怎样可以拍出声音呢?我们可以试试突出一些常常会遇到、有声音的画面,例如看到人们笑,弹奏乐器,或是利用快的快门配合空间感,排除会动的东西,让一切好像凝固下来,从而拍出宁静的感觉。你也可以利用「时间」来表达,如在晚上了无人烟的横街,或是中午热闹的市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