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震现象主要在将快门速度调慢或使用长镜头时会发生,为了不引起手震,提升ISO数值以便将快门速度调快来拍摄,或者是注意不要晃动到相机是很重要的。镜头焦距所引起的手震手震现象不只是会因为快门速度而引起,也会依照焦距的不同而发生。试试看将标准镜头安装在数位单眼相机上,转动变焦环,将焦距设定为18mm后于室内拍摄。如果是在室内拍照的话,一般来说会出现1/15~1/30秒的快门速度,所以在18mm焦距的广角状态下拍照的话,就可以拍出没有手震现象的清晰照片。在相同的快门速度下拍摄的话,广角镜头不会发生手震现象。在同一个场景下,使用于广角端相同的快门速度拍摄,但是将镜头转至在55mm,望远状态下拍照的话,可以发现在广角镜头当中没有发生的手震现象,却在利用望远端拍摄后出现了。
景深是指在相机镜头前沿能够取得清晰成像时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通俗来说,就是相机对好焦之后,在最近和最远有两个清晰临界平面,这一前一后两个平面的距离就是景深。那么景深有什么用呢?它的意义取决于作者的表达意图。浅景深有助于虚化不必要的元素,使画面更简洁有层次感,更易突出主题;深景深则可以涵盖更多的画面细节(常用于风光和纪实)。杂乱背景前拍摄人像,开大光圈,缩窄景深,虚化背景,能让人物更鲜明。除了开大光圈外,若想制造浅景深,还可以通过缩短相机与被摄者的距离,增加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来达到更明显的虚化效果。当然,使用长焦镜头,也能压缩主体和背景,达到虚化的效果。
高端tvc拍摄在相机机身上方的滚动圆盘处,可以设置相机的曝光模式。之后相机会根据我们设置的曝光模式和类型对快门速度和光圈的组合进行测算,然后给出合适的参数配合我们的拍摄。相机的曝光模式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第1种:全自动挡(Auto)。快门速度和光圈等都由相机自动计算,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不可修改,只需要确定其他元素后,按下快门即可。第2种:程序自动曝光模式(P)。tvc拍摄相机程序会自动计算好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但摄影师也可以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一些具体的修改。在这里,如果我们设置的曝光模式是全手动挡的(后面部分提到的M挡),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都由拍摄者自己设置的话,相机的测光模式就不再对照片产生影响了。第3种:快门优先模式(S或TV)。此时相机会保持设置的快门速度不变,然后自动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第4种:光圈优先模式(A或AV)。相机会保持设置的光圈大小不变,计算出合适的快门速度。在拍摄人像时,如果想保持大光圈的拍摄,不想让光圈改变,光圈优先模式则很适用。第5种:全手动挡(M)。快门速度和光圈都由摄影师自行设定,且设定操作比较简单,拍摄期间可以设置任何想要的参数,但要求摄影师对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比较熟悉才行。
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是摄影最基本的一个参数关键点,所有的摄影呈现都取决于这两者的搭配。在感光度已确定的情况下,光圈和快门速度控制着照片最基本的明暗变化。只有将这两者都设置得恰到好处,才能拍摄出理想的画面效果。摄影的原理,通俗来讲就是光线通过一个孔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产生感光变化,进而呈现图像。在数码时代,胶片呈现的图像是由数码科技模拟呈现的。光圈控制着这个孔的大小,而快门速度控制着进光的时间。进光时间越长,进光量就越大,所获得的图像接收到的光就越多。因此在日常拍摄中,要通过光圈和快门速度的合理搭配,来控制需要的进光量。
跟很多初学的同学一样,笔者最初学摄影时也很害怕使用高ISO,因为觉得相片一定不能有讯噪出现!其实这个是过虑的,现在数码相机功能很强,ISO讯噪控制已经做得很好,一般使用ISO1600、ISO3200讯噪也在接受范围,若果是使用全片幅相机先天更有优势,ISO12800也可常用啊!因此现在拍摄时宁可使用高ISO,也不想出现手震等破坏相片的情况。其实使用 RAW档 拍摄再利用电脑后制软件来减杂讯也有更佳的表现啊!以前拍照是以「记录」为主,特别是旅行时常常只拍「到此一游」的相片,没有甚么艺术感,当然不知道甚么是景深了。其实景深的控制是新手必学的一个课题,深景深用来令整张相片清晰,适合拍摄大景;而浅景深可以令背景变模糊,突出主体,常常应用在人像摄影或是特写类作品,一定要学懂啊!若果不知道怎样拍出浅景深。